Internet DevelppmentGIS+BIM产品开发

400 878 0179

SEARCH

与我们合作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空间信息二三维可视化产品研发和应用建设的企业。
主营业务:GIS+BIM三维融合渲染平台、二三维GIS地理信息平台、2.5D-GIS平台、VR全景三维可视化平台、室内地图可视化平台。

有一个品牌项目想和我们谈谈吗?

您可以填写右边的表格,让我们了解您的项目需求,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将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当然也欢迎您给我们写信或是打电话,让我们听到您的声音

您也可通过下列途径与我们取得联系:

地 址: 上海市闵行区顾戴路2337号B栋7楼

电 话: 400 878 0179

微 信: 400-878-0179

邮 箱: pengzhao2688@163.com

网 址: http://chinagis.cc

快速提交您的需求 ↓

南宁可视化管理工具_工厂可视化管理

发布日期:2020-10-29 浏览次数:919

详解网格化管理的核心逻辑 

网格化管理是无缝隙政府的流程再造,通过组织空间的社区化集聚、组织资源的多元化整合和组织信息的技术化连接,达成治理重心的下沉和治理资源的整合,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试图形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高韧性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支撑。

网格化管理通过下沉治理重心、整合治理资源,严密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力量共同塑造着我国基层治理的格局和图景,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显著增加。有效防范和化解基层治理风险,亟需再造基层治理单元,寻求治理重心下移、治理资源整合的有效制度机制。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大组织和制度创新,网格化管理的核心逻辑在于,在全新的治理情境中实现超大规模社会再组织化和寻求有效治理单元以构建新秩序。自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以来,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和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深圳、成都、杭州、武汉、扬州、烟台等10个城市(区)随后推广网格化管理,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扩散。具体而言,网格化管理就是一种融技术创新与组织、制度变革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其基础在于将城乡社区细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试图形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高韧性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对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重组城乡基层社会,严密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凭借精致化的治理单元划分延伸治理链条、细分管理单元和下沉治理资源,为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一方面,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架构下,增加“网格”这一新的治理层级,明确和细化网格员、网格服务团队的具体职责与基本任务,网格化管理使得治理单元更加细化和优化,实现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再组织化。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通过下沉职能部门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和组织市场及社会力量参与到排查消防隐患、治安巡逻、矛盾化解、司法救助、食品卫生安全检查等民生服务工作之中,将多元主体和分散的治理资源在网格这个治理单元中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基层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生产。通过重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下沉党政资源的同时有效整合市场和社会资源,创新基层组织的运作机制,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组织严密性。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基层治理能力。通过细分管理网格,编织出一张密集而精细的基层治理之网,基层社会的精细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同时,通过常规化和制度化的信息排查方式,把矛盾、风险、隐患排查置于网格之中,有效提升了基层政府的风险治理能力。另外,利用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的信息系统,对网格内的人口、房屋、基础设施、舆情和风险等信息进行全面而动态的掌握,现代技术有机嵌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有利于更好把握治理对象的需求和动态变化。


BIM技术成为当前热潮 你真的了解BIM吗?

如今BIM成为建筑领域无处不在的热词,学习BIM技术也是当前的热潮,以下是有关BIM的相关资讯,供参考阅读。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BIM的推广与发展持续颁发政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必然会呈现一片井喷的现象。但对于刚进入BIM圈的朋友,肯定还有很多不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吧!

般来说,我们一提到BIM就想起3D模型,就是把以前的2D图纸,转化成三维模型,那如果BIM真的可以这么简单,何必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建模呢?直接用3D CAD不就好了,或者用3D MAX把模型做的漂漂亮亮的不就好了吗?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建筑信息模型与一般绘制建筑3D软件的不同的处,即在其模型背后,是藉由广大的数值,以及清楚的参数支撑。同时也是一个眼睛能够直接看的到、可视化的3D模型,因此,即使是没有受过训练的业主或是一般人,也能够直接的感受到由建筑师所设计的成果。

同时,我们也知道BIM与传统3D软件有个明显区别的,传统3D建模软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视觉的效果上,例如3D MAX、MAYA等。BIM的参数化与数字化则是其基础概念的两大亮点,使得参与建筑项目的工程人员,可以轻易的由模型中提取各部分组件的数量或属性,也可以针对各项工作给予不同的定义。例如建筑物外观、空间关系、地理信息、建筑物组件数量与属性、相关厂商资料以及工程图说、采购细节、环境条件、提送程序与建筑物质量规范等。

可以说BIM是建立与维护建筑设施产品过程中信息数字化及工具应用的技术,也就是说利用计算机仿真,协助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之各项管理及工程作业的新技术、新概念与新方法。一言以蔽的,即给予三维的模型各种不同的定义与属性。有了这些定义与属性以后,即可便于使用者查询、修改、提取、使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建筑工程采用2D图纸来进行沟通,倘若纸本文件出现错误或是遗漏,往往会提高成本、工期展延、甚至产生争议诉讼等。BIM是于整个建筑项目生命周期之规划、设计、施工、营运、维护中管理各项工程作业以及沟通的新技术、新概念,利用3D可视化及工具的应用,来达到信息的交流与整合,弥补传统2D图面的不足,减少工程上各专业间的沟通接口。

由此可见,BIM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者软件,更像是一个产品,用一个3D数字化模型来描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可以说,BIM既是3D模型,又是一个数据集合,还可以视为一项建筑行为,甚至是一套系统,若建筑产业导入BIM就像在执行一套新的商务系统模式,可称之建筑信息管理。

BIM建筑结构优化管理流程,高效率、高精准度的完成工程量计算工作,有利于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做好设计变更应对,方便历史数据积累和共享,对于项目造价管理工作而言有诸多优越性,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GO 立即咨询
了解更多解决方案

TOP

获取报价 免费电话
获取报价
您的称呼:

*

您的电话:

*

您的邮箱:

*

重要的事情,电话里聊

接通客服

不方便的时候线上咨询,在线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