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智慧园区可视化_智慧园区
发布日期:2020-10-31 浏览次数:732

网格化管理以服务管理为目标
一、创新理念,由“管理”转向“服务管理”
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理念的创新。当前,要突出实现三个转变:
1、实现由“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服务管理”转变,尤其应彰显网格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使社区居民能积极参与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去;
2、实现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注重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从单一职能管理到多元职能管理;主动调动网格中企业的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体现多元治理和共建共享。
3、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提升成都市的社会治理能力,通过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体现网格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整合,促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上台阶
1、进一步优化、拓宽网格服务管理功能
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构建服务管理功能完善、参与主体多元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综合效能。在现有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联动指挥中心”平台的基础上,建设集公安、城管、网格、维稳、应急、信访、视频监控等领域与功能于一体的“大平台”和“大联动”中心,不断强化信息化支撑,打造平安建设“大数据”系统和信息平台的升级版,确保功能完善、城乡全覆盖。
2、加强系统、力量整合
针对各个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时间不同、技术标准不一,设计程序不同、保密要求不一的具体问题,认真调研分类,规范新建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与层级功能定位,确保逐步消除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壁垒。按照“定格、定人、定责”要求,将“一格一员、综合履职”模式向“一格多员、共同履职”方向改革,构建“专兼合一”的服务管理队伍。
3、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将各类社会单位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引导和鼓励其承担社会责任,开放单位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据联合国组织预估,到2050年,地球上将有96亿人,这其中66%以上的人将生活在城市地区。这种人口增长将给大都市区造成极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合理有效地管理资源并向其公民提供其赖以生存与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城市需要变得更加智慧的原因。
智慧城市不只是一个理念或对将来的希望。智慧城市是主要由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构成的框架结构,用以开发设计、部署安排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以解决不断增加的城市化挑战。民众能够 应用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及其联网的汽车和房屋,以各种方法与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互动交流。将设施设备和数据信息与城市的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展开匹配能够 降低成本并增强可持续性。
社区能够 在物联网的协助下改进能源分配、简化垃圾收集、减轻交通拥挤,甚至于改进空气质量。
联接的交通指示灯从传感器和汽车接收数据,以调节交通指示灯的节奏和时间以响应实时交通路况,进而减轻道路拥挤。
联接的汽车扫描仪与停车收费表和电动汽车(EV)快速充电基座通信,并将驾驶人员正确引导至最近的可用位置。
智能垃圾桶会自动将数据信息发送至废弃物管理公司,并依照需要合理安排清除时间,而不是按照预先计划的时间表。
民众的智能手机将变成具备数字证书的移动驾驶执照和身份证,进而加速并简化了对城市和地方政府服务的访问。
这些智慧城市技术一同优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可移动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事业。
大家为何需要智慧城市:城镇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现象。现如今,全世界54%的人口数量定居在城市中,这个占比预估到2050年将超过66%。再加上整体人口数量的上升,城市化将在未来三年内为城市增加二十五亿人口数量。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跟得上这种快速扩张的步伐,而这种快速扩张使我们城市的资源负担沉重。
物联网技术如何使城市变得更聪明、更加好:安全可靠的无线连接和物联网技术正在慢慢将城市生活的传统化元素(如路灯)转化为功能拓展的新一代智能照明平台,其中包括集成太阳能和联接到基于云的中央控制系统,该系统联接到生态系统中的其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