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维可视化制作_三维渲染技术
发布日期:2021-10-25 浏览次数:635

处理服务构建的技术路线
本文首先对处理服务的定义及原理进行研究。其次,利用Visual Studio. NET开发平台研究GIS算法封装、服务流程编排及服务接口实现等内容,关键是将处理功能封装为Web服务及服务接口的实现。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服务器端接收并分析用户请求,以XML文档的形式返回处理结果,完成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互操作,帮助用户根据需要调用相关处理服务。最后,结合全球地表覆盖动态信息服务系统中变化检测服务实现了将处理功能封装为.asmx服务、基于JavaScript进行流程编排和服务调用等功能
基于.NET技术的处理服务构建方法
1 GIS算法封装
基于.NET平台构建处理服务,为了提高Web处理服务中空间分析、空间处理等算法的可扩展性,建立算法注册中心,开发人员可以将与处理功能有关的GIS算法封装成为组件,通过在算法注册中心注册存放在算法库内,便于GIS算法的查询、集成和共享。
构建算法注册中心的目的是维护算法类的元数据信息,这主要包括每个GIS算法的标识符、实现类的Qualified Name,算法的输入、输出参数等。为了能够把所有GIS算法成功注册到注册中心,可以在服务初始化时将已有的算法模块动态地加载到注册列表中。接着,算法注册中心将注册列表中已注册的算法类中定义的Annotation注释信息提取出来,方便用户搜索和使用GIS算法,实现处理功能的实时有效调用
2处理服务流程编排
处理服务流程编排是通过流程驱动方式对有关Web服务组件进行组合和编排,以形成服务流程。由于Web服务具有松散耦合、分布式异构环境下易集成的特点,它要求服务流程编排应该满足灵活、敏捷、可视化、个性化定制等特性。
处理服务流程编排实现过程中,分为前台部分和后台部分。前台是优化服务流程编排需求,包括流程的设计、替换、修改、保存等操作;后台是利用前台生成的XML文件对流程进行部署。用户在前台选择新建流程后,首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流程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生成的XML文件进行调整和修改。然后,将符合要求的XML文件保存在后台中,并且将此流程部署在数据库中,便于外部系统以服务的形式调用该流程。由于外部系统发送的参数与本地参数存在差异,后台会专门定义一个解析外部字符流的类来识别外部系统传送过来的参数,包括服务名称、服务数据等内容,最终完成该流程的顺利执行。处理服务流程编排的具体实现过程

“新基建”时代,三维GIS应用将进入爆发期
近期,“新基建”无疑是社会各界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出台各项新基建政策,相关建设也在不断加速,多个省市已经发布首批新基建项目清单。
在这些建设需求中,往往都会涉及各种大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比如:产业示范基地、智慧园区、数据中心等。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对建设工程及设施的测绘、勘察、设计、成果交付、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和改建等全生命期进行三维、数字化的共享和传递。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
同时,为了形成应用闭环,BIM需要GIS技术的支持,来实现对宏观情况的全盘掌握、统筹安排。
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开发与普及,势必将带动市场方面对科技产业需求的演变升级。其中,三维数据来源不同、难以兼容、规模太大、细节缺失及展示困难等,一度成为制约GIS平台三维应用进入爆发期的瓶颈所在。
ArcGIS早在2015年就开始支持I3S标准。之后,每一个新版本的发布,都在三维能力上进行了大踏步的革新和加强。最新发布的ArcGIS 10.8,对用户各个三维应用场景进行了进一步地理赋能。更多关于ArcGIS 10.8的介绍请点击:前方剧透!ArcGIS 10.8正式亮相开发者大会 !
0 1
ArcGIS打造BIM+GIS应用闭环,让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完美融合
BIM的初衷是为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节省时间和资金,并能够提升最终成果交付的可靠性。而BIM+GIS的融合,可以说是站在一个更长维度上为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节省时间和资金的设计施工运维过程。GIS在广泛应用于总规、控规过程的基础之上,能够与BIM设计软件打通,从而实现基于空间真实位置、真实环境的设计,把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相融合。
比如,BIM设计人员在设计一座城市的综合管廊时,不仅需要考虑各条管线的材质、形状、长度等,还需要考虑周围水环境、地质条件等的影响。目前发布在ArcGIS企业级平台软件的要素服务数据可直接在Autodesk的Infraworks、Civil 3D中加载,并支持Civil 3D中编辑的要素回传到服务器,从而方便BIM设计人员在真实位置、真实环境的BIM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