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VR三维全景开发公司_2.5D-GIS开发公司
发布日期:2020-12-14 浏览次数:683

基于移动GIS技术的生态环境核查系统搭建
为了得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状况,更加全面的掌握生态系统变化以及动态的变化规律,整体的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开展对野外监测点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工作。定期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为后续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非常必要,在后期生态环境的规划、管理和决策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监测方式中,监测点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主要是由外业操作人员完成的。根据监测点采样信息的要求,在纸质表格中,对特定的监测点进行信息记录,等待返回办公室录入数据库,并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整合。传统的作业模式具有耗费时间长、工作量较大、实时性较差、误差较大等缺点,且采集的信息量少,无形中增加了内业和外业的工作量。随着人类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外业数据内容和形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数量大,复杂性高,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如果野外数据能在采集时就实现数字化,将会使数据采集工作更加方便,基于掌上机的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GIS将移动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和GIS技术集成为一体。在野外信息采集方面,移动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多种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监测点生态环境核查信息收集、发送、存储和下载生态信息的基本过程出发,讨论了基于移动GIS的信息服务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和特点,来实现生态环境核查信息的快速采集、实时传输和存储服务。

概述
1.1 BIM+3DGIS技术应用现状
三维GIS可基于地形和周边宏观的地物信息,为BIM提供大场景规划、室外视域分析等三维GIS功能,提供决策支持;而BIM模型可为三维GIS提供精细的建筑构件信息,使得GIS从室外走向建筑内部,实现室内外一体化的管理。
基于BIM与3DGIS技术集成的软件平台开发,国内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针对自主研发的隧道围岩量测自动化监测技术,建立GIS十BIM十物联网的安全监测平台;研发了基于BIM与3DGIS集成的铁路桥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3D GIS可视化、漫游和三维空间分析到BIM施工管理、施工动态模拟和施工进度管理等功能;开发了基于ZTMapGIS的三维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建筑模型的可视域分析、爆管分析、火灾逃生模拟等功能。
1.2智能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传统的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基于人工运维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重复建设率高;同时无法实现智能化物理系统监控和信息管理的互联互通及共享交换,无法满足智能建设在综合管理和服务方面业务协同的功能需求。当前不少城市基础设施存在各系统相互独立、大量信息孤岛、数字化基础弱等问题,基础设施难以做到可视化、信息化和效率化,数字化与自动化结合严重不足,缺乏统一的监控和运维平台等问题。
基础设施物理信息智能化管理才能驱动城市建设管理向前发展。从基础物理数字化到信息互联网十物联网十云计算基础的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物理信息管理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BIM与GIS的融合可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城市管理,在室内导航、公共场所的应急管理、城市和景观规划、各种环境状况模拟等方面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
智慧管理思路应服务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过程。因此,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与智慧管理思路需要快速对接、协同融合,应采用基于物理信息协同的智能化管理,搭建基础设施物理信息融合智能化管理平台。
2智能化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城市基础设施物理信息融合智能化管理平台是基于BIM和GIS技术的融合,获取项目的物理精确信息数据以及实时的状态信息,实现基础信息数据管理、资源综合管理、结构健康监测、安全评估预警、指挥控制等功能。根据智慧基础设施综合管理的需求,从中央管控的整体管理思路出发,集成物理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报警信息、联动控制信息等动态数据,结合云计算、云存储以及大数据挖掘等技术,针对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结构信息、养护信息以及运行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关联分析与预测分析,建立基础设施管养模型,并通过BIM十GIS技术集成将基础设施物理监测信息可视化,进行物理信息融合,为管养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养护决策和支持。
集成的物理信息融合智能化系统包括环境监测系统、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等。如图1所示,基础设施物理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共划分为4个子系统,分别是环境物理设备监控系统、BIM十3DGIS系统、运维平台和信息数据分析系统。不同的项目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考虑智能化管理平台架构,结合所需的逻辑架构、功能结构,系统化建设基于BIM十GIS集成的物理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