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VR三维全景开发公司_VR三维全景开发
发布日期:2022-10-08 浏览次数:617

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通过大系统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交互、公众多方参与和互动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创新,进而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环境更加协调、经济更加繁荣、生活更加便捷。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工程建设和运维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物理信息融合的智慧管理应运而生。
依托BIM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但其空间分析能力较为微观,并且BIM模型设计软件支持的空间范围小,无法承载海量大范围的地形数据,也不具备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建筑周边环境整体展示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整个地球空间上的信息进行宏观的分析与管理,清晰地展示建筑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能力,常被用来协助工程规划设计,还有城市中与地理空间有关的各类管理分析。但其局限性是无法展示微观模型,无法创建精细化的建筑模型和详细的模型信息。
因此,将BIM与3D GIS技术整合可以同时进行建筑的精细化模型创建以及大场景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实现了分析、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海量数据,又能更全面地展示可视化信息。以BIM和GIS技术融合为核心的物理信息融合的管理手段,可以优化传统基础设施的管理方式,显著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智能化。

概述
1.1 BIM+3DGIS技术应用现状
三维GIS可基于地形和周边宏观的地物信息,为BIM提供大场景规划、室外视域分析等三维GIS功能,提供决策支持;而BIM模型可为三维GIS提供精细的建筑构件信息,使得GIS从室外走向建筑内部,实现室内外一体化的管理。
基于BIM与3DGIS技术集成的软件平台开发,国内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针对自主研发的隧道围岩量测自动化监测技术,建立GIS十BIM十物联网的安全监测平台;研发了基于BIM与3DGIS集成的铁路桥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3D GIS可视化、漫游和三维空间分析到BIM施工管理、施工动态模拟和施工进度管理等功能;开发了基于ZTMapGIS的三维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建筑模型的可视域分析、爆管分析、火灾逃生模拟等功能。
1.2智能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传统的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基于人工运维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重复建设率高;同时无法实现智能化物理系统监控和信息管理的互联互通及共享交换,无法满足智能建设在综合管理和服务方面业务协同的功能需求。当前不少城市基础设施存在各系统相互独立、大量信息孤岛、数字化基础弱等问题,基础设施难以做到可视化、信息化和效率化,数字化与自动化结合严重不足,缺乏统一的监控和运维平台等问题。
基础设施物理信息智能化管理才能驱动城市建设管理向前发展。从基础物理数字化到信息互联网十物联网十云计算基础的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物理信息管理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BIM与GIS的融合可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城市管理,在室内导航、公共场所的应急管理、城市和景观规划、各种环境状况模拟等方面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
智慧管理思路应服务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过程。因此,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与智慧管理思路需要快速对接、协同融合,应采用基于物理信息协同的智能化管理,搭建基础设施物理信息融合智能化管理平台。
2智能化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城市基础设施物理信息融合智能化管理平台是基于BIM和GIS技术的融合,获取项目的物理精确信息数据以及实时的状态信息,实现基础信息数据管理、资源综合管理、结构健康监测、安全评估预警、指挥控制等功能。根据智慧基础设施综合管理的需求,从中央管控的整体管理思路出发,集成物理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报警信息、联动控制信息等动态数据,结合云计算、云存储以及大数据挖掘等技术,针对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结构信息、养护信息以及运行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关联分析与预测分析,建立基础设施管养模型,并通过BIM十GIS技术集成将基础设施物理监测信息可视化,进行物理信息融合,为管养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养护决策和支持。
集成的物理信息融合智能化系统包括环境监测系统、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等。如图1所示,基础设施物理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共划分为4个子系统,分别是环境物理设备监控系统、BIM十3DGIS系统、运维平台和信息数据分析系统。不同的项目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考虑智能化管理平台架构,结合所需的逻辑架构、功能结构,系统化建设基于BIM十GIS集成的物理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