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5D-GIS开发公司_三维渲染制作
发布日期:2022-04-24 浏览次数:669

基于BIM+3DGIS物理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3.1 BIM+3DGIS三维信息管理
3DGIS地图模块以三维空间物理信息数据资源库为基础,集成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建筑物模型,为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建设管理服务,直观展示建设地理信息、位置分布,周边道路、设施、环境信息以及重要单位,提高工作的准确性,推进建设、空间、设施设备科学化管理。在3DGIS场景中放入BIM模型,通过三维GIS虚拟再现区域建设物、管网系统及其他设备,在三维场景中实现场景的漫游、查询、统计以及多种空间分析等功能。
3.2运维管理
1)设备及资产管理。利用系统中BIM模型所提供的设备及资产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运用信息化技术增强设备及资产监管力度,降低资产的闲置浪费,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使业主在设备资产管理上更加规范,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水平。该模块应提供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信息查询、故障分析、安全评估等操作功能。
2)工单管理。工单管理模块有利于设施设备的耗损预测及制定预防性的保养计划。管理人员可根据工单的紧急性或特定需求,制定执行计划,计算执行成本,为前期工作从申请到批准、执行、完工乃至最后的工作汇报提供一个完整的流程管理。
3)健康监测及预警。平台以BIM模型为载体,通过物联设备及网络传输手段,实现实时监测、监测分析、报警查询、质量评估等功能。通过应变监测、荷载监测等数据信息,监测该工程结构使用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使结构实时处于可知和可控的状态,当相关监测数据发生异常时,系统自动发送警示消息。技术人员可针对性地对异常区域进行检查,寻找可能的事故隐患,快速排除故障维持正常运行。
应急情况可依据危险程度、影响程度、紧急程度进行分级,在系统中以不同颜色等级呈现处理排序,以及目前出现故障需处理的系统类型,使管理人员能快速的从系统中点选此项报警,直观了解出问题的设备,以及此设备在三维中的具体位置,并可查该设备的历史修缮信息,作为应急处置与故障排除的参考依据。
4)巡检管理。针对该平台,可配合开发手机应用软件用于物理设备巡检管理及日常设备维护记录。同时,在物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可在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推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客户端,APP收到预警信息后,管理人员可及时到现场有效地处理设备问题,降低故障损失。
3.3环境监控管理
通过管理平台预留接口,对前端摄像机、编码器、控制器等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用户、权限和视频资源管理,满足系统多用户监控、管理需求。环境监控管理模块应具有安防设备管理、信息自动分类显示、事件查询、视频复核、远程控制等功能。
3.4数据分析
该模块主要对项目运营消耗的能源(如:电、水、热力等)进行监测、记录、分析。通过智能能耗监测,实现对项目内的水、电、暖等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量式监测以及电能分项数据采集,建立能源消耗和成本控制数据库,并构建多级能耗监管系统。通过BIM模型查看各分区内设备能耗信息,可以生成历史、实时、预测能耗趋势图、统计报表等。实时监测各种能源的详细使用情况,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运营成本,使能源充分合理使用,控制浪费,达到节能减排,最终达到提高用能效率的目的。

BIM利用现在最先进的建模方式,集成了很多建筑行业特有的工具模型,实现了对建筑信息的最详尽表达。作为建筑信息化的新的发展方向,BIM已从一个纯粹的理论变成了如今现实的应用工具。给建筑行业从设计、施工、管理、乃至于运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设计师可以通过 BIM 的模型更好的进行方案的优化比选,施工方可以从模型中获得比以往更多、更可靠的技术细节信息支持,项目管理者可以透过 BIM 的思想结合 4D 模拟建筑技术更有效率的展开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物竣工之后,成熟的【BIM模型】还可以帮助物业管理者开展设施维护与大修工作。
随着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变革”热潮愈发高涨,近年来BIM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我国从2001年引入BIM概念。2007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对象数字化定义》作为行业产品标准。2008年,上海中心率先在施工中使用了BIM技术,使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得以加速。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2016-2020建筑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将BIM技术作为工作重心。
目前BIM技术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BIM在建筑业的普及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