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维GIS开发_三维地图开发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次数:860

1. 2软件实现
软件主界面主要分为五大功能模块:数据加载、数据操作、数据检查、统计输出、系统帮助等,此外,还设有快捷功能区,即悬浮工具条,主要是数据操作常用的功能按钮。
在普查数据检查界面,勾选相应的检查项,执行数据检查。运行的过程中会实时显示每一个检查项规则的运行状态以及总体的完成进度。检查结束后,即将可视化范围内的所有错误要素加载到当前视图中,以方便整改人员对错误原因进行查看,通过单击错误定位可以定位到每一个错误要素,并查看其详细的属性信息。
可查看每一项检查结果文件的存放位置以及文件生成时间,也可删除不需要的检查结果,
避免空间资源的占用。
通过配置检查规则对软件检查规则中的检查参数、数据字典进行管理配置。
4. 2测绘资料应用分析子系统
测绘资料应用分析子系统在北京市政务版电子地图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热力集团实际情况,基于GIS开发的系统。软件主要实现GIS基本功能、热力管线查询定位、地下管线统计、地下管线空间分析、三维场景展示、二三维联动、管线三维基本空间分析、离线包申请审核管理、运维管理、GPS竣工测量、智能移动设备管理、移动设备轨迹监控和现场踏勘工作统计等功能。
4. 2. 1技术路线
数据外部交换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可靠、稳定、及时的交换,各个应用终端采用客户端浏览器的方式根据不同权限进行数据的查询、浏览、统计等操作。
系统部署运行在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与外界物理隔离的专用局域网内,整个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中间件层和系统层四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政务内网网络环境、软硬件支撑环境安装部署,主要用于满足系统运行的必要环境。数据层包括地下管线成果数据库,及基于成果库加工的地下管线三维数据库,元数据库、GIS辅助数据库及运行数据库,上述数据库除运行数据库外,其他数据库跟地下管线数据管理维护系统共用。中间件层包括二维GIS中间件、三维GIS中间件和数据库引擎,一方面支持空间数据库的读写,一方面支持系统的二三维功能开发与运行。系统层主要工作界面与工具,包括与地下管线数据共享、查询、统计、分析相关的功能模块。

基于三维GIS的智慧园区平台
1智慧园区的概念
基于三维GIS技术的智慧园区是一个涉及多种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服务于多个对象的多维立体综合系统。智慧园区的“以人为本”,即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提升为园区管理者、入驻企业、企业员工服务的能力,提升这三类“人”在园区各方面的体验感、舒适度。结合园区的性质、特征,归纳出来的便是:园区“以人为本”的智慧化建设应满足管理、生活、工作等三个方面的智慧化,全面提升园区的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园区人的幸福感、归属感。
2.1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统一的展示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使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盘活园区内各方角色的资源,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
2.2提升数据整合能力
建设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对各智能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数据管理,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与协同,在顶层生成综合各智能系统特性的应用,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通过统一界面管理实现。
2.3增强管理能力
建设统一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园区内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企业动态档案,为企业及管委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园区建筑信息模型3DGIS+BIM可视管理、环境能耗的远程管理、综合安防多维防范、基础设施设备可视化运维。
2.4提升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科技、智能园区,提升园区层次和服务水平。
3智慧园区建设的总体架构
3.1总体架构(1-2-3)
一个数据中心,两大平台,三大服务对象。
3.2一个数据中心
园区数据中心,将园区内所有可管理对象纳入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并把所有数据统一在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统一的门户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查看、配置、联动管理等。
3.3两大平台
一个是物联平台,以园区大数据分析为导向,采用基于物联网感知设备的前端系统,感知园区内人、物、事件的状态,通过统一的物联网平台,进行交互联动。
园区智慧感知系统包括:
3.3.1智慧安防
包括智慧视频、园区多媒介一卡通、智慧巡更、消控室监控机房指挥中心、智慧消防。
3.3.2智慧楼宇
包括楼宇自控、梯控系统、分体式空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