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维全景制作技术_智慧管网
发布日期:2020-10-24 浏览次数:805

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二是因地制宜推进网格化管理。建议由县级政府主导各个社区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四是加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

智慧监狱 可视化决策系统 推进监狱智慧化管理转型
智慧监狱 可视化决策系统建设背景
近年来,司法部不断加大司法行政改革力度,持续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战略部署。“智慧监狱”管理应用体系便是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法部下发的《“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中要求,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监狱业务深度融合,构建科学高效的“智慧监狱”管理应用体系,实现现代监狱形态的智慧化跃迁。
监狱肩负着戒治管理、维持监所安全稳定等职责,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构建智慧监所大屏可视化决策系统,将有助于管理者通过全面、准确、及时的态势分析,实现对监狱风险的日常管理与风险预测,提高监狱工作智慧化水平。
智慧监狱可视化决策系统
建立智慧监狱大屏可视化决策系统是智慧监狱的核心中枢,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监狱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效整合监所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覆盖监所管理多个业务领域,凭借先进的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数据融合、数据显示、数据分析、数据监测指挥等多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监所日常管控、应急处置、安全风险研判、展示汇报等场景。
实现功能:
多业务系统数据高效融合,监狱动态全屏掌握
随着大数据是时代的到来,各监狱管理部门已经逐渐建立起了警力、勤务、执法、监控、安防等众多业务系统,但是仍然存在数据归属多个部门分别管理,数据较为分散,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
数字冰雹智慧监狱大屏可视化决策系统可综合集成视频监控、周界报警、门禁管理、民警执法等系统数据,对监狱基础设施、执勤警力、监管对象、重控犯、警务装备、警情事件等管理要素的数量、状态、详细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及监所防控等级预警告警,实现监所“人、地、事、物、情”的全面监控,辅助用户提高对监狱数据利用效率,综合掌控监狱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