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危化品智能管理_智慧码头
发布日期:2020-10-10 浏览次数:749

智慧社区要怎么做得好?答案是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智慧社区变得尤为重要,智慧社区不仅可以预防疫情的入侵,并同时记录进出人员的身份,及时确认身份和追踪外来人员与小区居民的接触记录。智慧社区充分利用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智慧的生活环境,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形态。
慧社区怎么做?智慧社区要怎么做得好,首先我们要弄懂建设智慧社区的几个基本点:
1、大数据、信息化管理
智慧社区的核心是系统化管理,如智慧物业、安防监控、身份识别记录、门禁系统、智慧消防、智慧停车等等组成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再通过智能硬件完成最终动作,如人脸识别开门、智能缴费等等。
2、智能化分析
每一位智慧社区的住户都应该是智慧“管家”的收益者。因为这个“管家”除了数字化的控制、调配各种终端外,还应该能提供智慧化的分析。温度冷了,自动控制空调开放暖气升温;下雨自动关窗;到家自动亮灯,离家自动关灯。智能化处理家中的各项生活终端,给住户带来未来感的生活。
3、个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每个在智慧社区的“智慧家庭”,都应该配有自己独有的家庭个性化解决方案。根据用户每天的操作,进行“机器学习”,解决用其他低级的智能终端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一家人的高舒适性、高有用性的智慧化生活打好基础。
4、整合社区周边,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一个完整的智慧社区,应该在提供个性化的智慧家庭的基础上,整合整个小区周边,甚至整个区域周边的商家、生活生态圈,包括旅游、家政、干洗、便利店超市、电话黄页、生活缴费、房屋租售、二手交易和失物招领等等多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

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二是因地制宜推进网格化管理。建议由县级政府主导各个社区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四是加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