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可视化管理看板_可视化管控
发布日期:2020-09-20 浏览次数:678

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参与者,笔者对当下的智慧社区做了一点研究发现,目前的智慧社区建设存在两个核心问题:
以社会安全管理为主,缺乏服务民生的考虑
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大部分由政府来引导,政府引导大部分是由各地政法委作为牵头单位,侧重于社区安全管理,包括道闸、翼闸、监控等等平安社区管理范围,其他政府部门如街道办、民政、宣传及智慧城市办公室等机构并无介入,即使介入也无更大的话语权。物业公司投入热情最高的也仅仅在于管理车辆的道闸系统,因为社区内车辆的管理是物业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笔者观察不管传统社区还是智慧社区,道闸都已经智能化了,而人员进出的翼闸基本上无人问津,因为只有投入没有效益,即使有安装也是非常简单的设备。这就不难理解疫情期间的人员管控要靠人工手段了。
以硬件投入为主,缺乏系统化平台思维
我们的智慧社区建设当前还仅仅停留在设备的堆砌阶段,还完全没有考虑社区内角色的智慧化,甚至设备之间的数据都没有打通,处于孤岛状态,充其量也仅仅是个智能化社区。而且在社区管理上考虑比较多,在民生上考虑比较少,才出现了疫情期间政府要管控社区人员、要保障社区民生,只能采用传统的手段,所谓的智慧社区则变成了摆设。
什么样的社区才是真正的智慧社区
那么怎么能够让智慧社区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首先我们就必须先要了解什么叫智慧社区,虽然百度上有了很多的智慧社区定义,但是笔者认为大家必须先分清楚智能与智慧的区别,通常我们讲智能的都是在描述一个设备,而谈到智慧往往指的是人,社区是由人来构成的,因此我们的智慧社区就应该定义为社区中各种人的角色的智慧化,才能称为智慧社区。
按照笔者的看法,在我们国家的社区中一共有四个角色,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社区政府与社区周边商业,这四个角色形成了社区的生态,要达到智慧社区,就是要让这四个角色智慧化,即社区居民生活智慧化、社区物业管理与运营智慧化、社区政府治理智慧化、社区周边商业智慧化,要形成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智慧社区就必须连接这四个角色。这样的智慧社区才是真正的智慧社区。
而我们当前的智慧社区实现了四个角色的连接了吗?当前我们的智慧社区还处在一个智能化设备堆砌的阶段,甚至设备之间的数据都是各自独立的,没有形成合力,更不必讲社区角色的智慧化了。

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网格化治理能弥合网格化管理的先天缺少
网格化管理的本质是无缝隙处理理论与科学处理主义的延伸,建议的依然是效率至上管控为主的工具理性取向。专家们也更多的是在网格化“处理”视域内总结经验,探寻缺少,稀有从“处理”视角去探求网格化管理及其完善,鲜有对网格化管理概念与根本内涵的界定。“处理”替代“处理”不是时尚词汇的选择,而是由处理的特征决议的。第一,处理是一个进程,不是一整套规则;第二,处理进程的根底是调和,不是控制;第三,处理既包括公共有些,也触及私家有些;第四,处理是继续的互动,不是一种正式的原则。这些特征可以折射出处理与处理的理念、办法、模式的区别与跨过。由此,这篇文章检验提出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网格化管理对网格化管理进行了扬弃。它应当吸纳处理理念,弱化管控思想,以效力为导向,将多元共治、权力多维度阳光工作等理念嵌入到网格化管理的“监督轴心”与“调度轴心”双轴结构系统当中,这既能遵照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又能补偿其缺少,方便灵动地联络与同享本钱,完结对多范畴的有用处理与公共效力的有用供给。这种理念可以将网格化管理从社会范畴,逐步扩展到悉数公共事务范畴。
二.网格化管理遵照了公共行政、公共处理到公共处理演进的一定前史逻辑
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用活动。”公共行政的活动主体是政府,活动机制是公权的依法运作。自从19世纪末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我们一向专心于政府的行政机构活动的研讨,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始,公共处理的出现,才逐步终结了“公共行政”的学术霸权。公共处理是“以政府为基地的公共管有些联络社会的各种力气,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处理的、法令的办法,强化政府的处理才干,进步政府绩效和公共效力质量,然后完结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由此可见,仅就“处理”主体的角度而言,公共处理比较于公共行政出现了不小的改动,这种改动可以归纳为:由政府“处理”主体单一性到政府“处理”主体基地化的改变。公共行政将公共处理当然的归入政府行政活动范畴,拒斥其他主体的介入;公共处理在公共处理权限上已出现适当的缩短,已变得开端等待各类社会、市场主体对公共事务处理的参与。但这种参与的条件是,政府有必要体现主导、基地的引领效果。一个广泛认同的处理界说是“一系列活动范畴里的处理机制,是一种由一同的政策支撑的处理活动。这些处理活动未必获得正式授权,主体也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托国家的强行力气来完结,却能有用体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