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可视化管理方式_城市应急管理
发布日期:2020-10-10 浏览次数:732

智慧社区为何受到追捧?
今年智慧社区成为热点,打造“新基建”构筑智慧型社区,成为各地目标。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改善生活品质,起到关键作用。
大数据有效管理
智慧社区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配合物联网技术,搭建大数据。各个社区相对独立,又有统一性,在智慧社区平台统一管理。实时更新社区数据,保证数据有效性。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使用硬件情况、用户痛点及需求,来优化硬件功能与服务项目。
构建社区邻里圈
如今各种贴吧聚集了志同道合的人,贴吧成为大家交流的媒介。智慧社区也有同样的作用,智慧社区邻里圈,构建邻里沟通交流渠道。如车位、房屋出租、二手买卖、新鲜事分享、热点话题发起等,形成一个社区沟通的圈子。
安防打造便捷、安全社区
社区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搭建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物联网硬件设备,不仅能够保障社区安全,在便捷性上有了很大提升。如智能梯控、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等,这些设备在安全性上有保障,在使用过程中较传统的设备便捷性上也有提升。在用户使用了设备后雁过留痕,对于可疑人员追踪,具有重要作用。
综述
智慧社区得到各方支持,打造“新基建”围绕智能化,打造智慧社区。如今社区居民逐渐习惯智能硬件带来的便利。浩邈智慧社区的门禁系统,打造安全社区,同时在便捷性上做优化。人脸识别开门、手机开门等开门方式得到认可。对于智慧社区建设,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

详解网格化管理的核心逻辑
网格化管理是无缝隙政府的流程再造,通过组织空间的社区化集聚、组织资源的多元化整合和组织信息的技术化连接,达成治理重心的下沉和治理资源的整合,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试图形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高韧性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支撑。
网格化管理通过下沉治理重心、整合治理资源,严密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力量共同塑造着我国基层治理的格局和图景,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显著增加。有效防范和化解基层治理风险,亟需再造基层治理单元,寻求治理重心下移、治理资源整合的有效制度机制。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大组织和制度创新,网格化管理的核心逻辑在于,在全新的治理情境中实现超大规模社会再组织化和寻求有效治理单元以构建新秩序。自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以来,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和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深圳、成都、杭州、武汉、扬州、烟台等10个城市(区)随后推广网格化管理,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扩散。具体而言,网格化管理就是一种融技术创新与组织、制度变革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其基础在于将城乡社区细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试图形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高韧性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对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重组城乡基层社会,严密基层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凭借精致化的治理单元划分延伸治理链条、细分管理单元和下沉治理资源,为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一方面,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架构下,增加“网格”这一新的治理层级,明确和细化网格员、网格服务团队的具体职责与基本任务,网格化管理使得治理单元更加细化和优化,实现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再组织化。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通过下沉职能部门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和组织市场及社会力量参与到排查消防隐患、治安巡逻、矛盾化解、司法救助、食品卫生安全检查等民生服务工作之中,将多元主体和分散的治理资源在网格这个治理单元中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基层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生产。通过重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下沉党政资源的同时有效整合市场和社会资源,创新基层组织的运作机制,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组织严密性。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基层治理能力。通过细分管理网格,编织出一张密集而精细的基层治理之网,基层社会的精细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同时,通过常规化和制度化的信息排查方式,把矛盾、风险、隐患排查置于网格之中,有效提升了基层政府的风险治理能力。另外,利用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的信息系统,对网格内的人口、房屋、基础设施、舆情和风险等信息进行全面而动态的掌握,现代技术有机嵌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有利于更好把握治理对象的需求和动态变化。